Psychodive_freediving_自由潛水

大深度及淺水潛水下的血氧及心跳變化

Psychodive_freediving 深潛

筆者:獸醫教練

誒你可以潛那麼深,如果在下面沒氣了怎麼辦?

你是不是總是聽到有人說「ㄟ你可以潛那麼深,如果在下面沒氣了怎麼辦?」又或是你的教練總是跟你說戒護最少要在十米有一個。到底為什麼BO總是發生在快到水面呢?閉氣時的血氧變化一值都是自潛員關注的重點之一,但總不可能在你下到100米的時候還有人來跟你說「來食指給我喔,我夾個血氧。」,所以大深度下的血氧怎麼變化,一值都是推測。不過位於瑞典中典大學(Mid Sweden University)的Eric Mulder等人於2021發表了一篇論文,終於給了我們眼見為憑的答案。

他們測試了一種新的血氧機(原型機),這種血氧機有兩個探頭接在太陽穴的位置,就可以紀錄自潛員下潛到回來的血氧及心跳。於是他們找了四個競技自潛員,並請他們做淺水及大深度的恆重下潛(CWT),順帶一提,這五個人PB平均是91±10m。

Psychodive_freediving 深潛
血氧機(原型機)

四位自潛員下的深度淺水平均為19±3m,而大深度為73±12m,潛水時間為82±36s(淺水)及150±27s(大深度)。好理加在,四個自潛員跟血氧機從深海帶回了寶貴的數據。

這四位自潛員大深度後的血氧平均為55%,淺水潛水的血氧為80%(其中一位自潛員血氧在淺水潛水後為48%,在大深度潛水後為44%,但其他三個自潛員在淺水潛水時血氧幾乎沒有下降)。心跳平均在淺水潛水後為42bpm,在大深度潛水後為42bpm,大概都是比水面上的心跳下降46%,而本次記錄到最低的心跳是28bpm。

講起來很難懂,別擔心我們直接看圖(藍線是深度,紅線是血氧,灰線是心跳),舉其中一個自潛員為例:

Psychodive_freediving 深潛
藍線是深度,紅線是血氧,灰線是心跳
Psychodive_freediving 深潛
p-values are shown for comparisons between deep and shallow dives.

以血氧濃度來說

在淺水的時候幾乎沒有下降,但在大深度的時候只有在接近水面時開始下降,並在回到水面上後恢復。而大家可以看到很有趣的現象,血氧其實一值都是維持在高值,就算你在最深處也都維持,只有在上升到最後階段的時候會開始下降。在最後缺氧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潛水時間比較長,另外一個原因是在最後的幾米,壓力變化劇烈(波以爾定律),此時肺臟的氧分壓會低於血中的氧分壓,氧氣就會從血液中跑回肺臟,導致組織無法利用氧氣(Lanphier and Rahn, 1963),這就是為什麼總是在最後階段BO的原因,所以你各位阿,不管你的潛伴下的多深,你至少要在10-20米等他上來喔。

Psychodive_freediving 深潛
自由潛水下深度血氧與心律變化

如果以心跳來說

心跳下降的幅度在淺水及深水都差不多,但在深水的時後會有比較多的變化。不管是深或淺,都會啟動哺乳類潛水反射(MDR)(註一)讓心跳下降,但在大深度時,心跳就會因為肌肉徵招的多寡、身體不同的狀態而有不同的表現,而每個自潛員心跳的表現也大同小異,所以本篇研究把心跳的變化分成四個階段:

Psychodive_freediving 深潛
自由潛水下深度血氧與心律變化

第一階段

潛水員準備時心跳會開始上升(可能與packing有關),當開始下潛時心跳會迅速的下降到平常的水平之下。

Psychodive_freediving 深潛
水面預備至開始下潛(正浮力)

第二階段

在free fall時心跳會更加下降,直到轉身時都會維持在差不多的數值,此時低心律是因為幾乎沒有肌肉在工作,所以身體會降低心律來節省更多的氧氣,有點像是手機的省電模式。

Psychodive_freediving 深潛
Freefall(負浮力)至底部

第三階段

轉身後上升抵抗負浮力,用力踢蛙鞋時,身體關閉節電模式,心跳會開始上升,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跟第一階段一樣在踢蛙鞋,不過心律卻是比第一階段來得低,可能是因為MDR還在持續作用,但身體不得不提供更多的氧氣給腿的肌肉,只好大家各退一步才不會吵架。

Psychodive_freediving 深潛
轉身後開始上升(負浮力)

第四階段

當正浮力越來越大時,肌肉不需要大量使用,能量消耗減少時,心跳就會開始趨緩並下降。那如果把血氧的線也對上去,會發現快到水面的時候,血氧會劇烈下降,而且到出水後後15s都持續在下降,直到恢復呼吸一陣子之後(15s之後)血氧才會開始上升,此時的心跳還是會比平常心跳來的低,但可以發現心跳是在往上的趨勢。這邊的數據可以解釋成,出水恢復呼吸時,還在低氧的時候心跳會開始加速,幫助血液運送氧氣組織(代償),此時血氧也會開始慢慢回升(文獻裡的15s後),心跳也持續上升超過原本休息時的心跳水平。

Psychodive_freediving 深潛
出水面後一分鐘內

總而言之,在淺水潛水時,血氧幾乎不會改變,而心跳還是會受MDR影響。在大深度時,血氧在下降時都是持平的,值到上升到最後階段,才會因為壓力劇烈變化而缺氧。而心跳在大深度潛水時,會有類似的變化,大概會分為四階段,變化的過程都會受到肌肉徵招、身體狀況、MDR啟動狀況及個體差異有關。藉由這個新式的血氧機,可以幫助自由潛水員了解在大深度潛水時的身體狀態變化,也可以了解並降低BO風險。台灣晶片大國,是希望很快我們也會有類似的東西可以使用拉。

題外話,文獻中有提到其實在某些深潛的海豹也可以看到類似free fall的動作,藉由負浮力滑動來減少游動消耗的氧(Williams et al., 2000)。本研究心跳下降的幅度平均是46%,類似北海獅(Steller sea lion),另外灰海豹(gray seal)心跳下降的幅度可以達到90%。

Ref:

原文doi:10.3389/fphys.2021.651128

Lanphier, E.H., and Rahn, H.(1963).Alveolargasexchange duringbreath-hold diving. J. Appl. Physiol. 18, 471–477. doi: 10.1152/jappl.1963.18.3.471

Williams, T. M.,Davis, R.W.,Fuiman,L. A., Francis, J., Le Boeuf,B.J., Horning, M., et al. (2000). Sink or swim: strategies for cost-e’cient diving by marine mammals. Science 288, 133–136. doi: 10.1126/science.288.5463.133

Psychodive_freediving 深潛
大深度及淺水潛水下的血氧及心跳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