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大綱
面對紅牌的勇氣
Facing the Courage of the RED CARD
最近台灣最盛大的自由潛水泳池賽,PRC環太平洋泳池賽剛落幕,先恭喜獲得白牌的各位。不管你是比賽小白還是老鳥,肯定在備賽時做過大大小小的訓練,我們的教練可能會教你如何有效率的踢動蛙鞋、如何夾腿、如何好好做完水面流程…等,但似乎都沒有人教過我們,要怎麼面對比賽失利、紅牌或是不如預期的心情。講直接一點,你有拿白牌的實力,但你有面對紅牌的勇氣嗎?
你有拿白牌的實力,但你有面對紅牌的勇氣嗎?
不管再精密的機器,都有故障的可能;不管再厲害的運動員,都有出意外的時候,有時候萬事俱備,西風卻來了,沒有每天在過年,也不可能永遠狀態一百分。

會想寫這篇文章,起因於我在今年PRC時,靜態閉氣項目從暖身到倒數、從OT到出水,都覺得舒服至極,也許是太舒服了,原本要說I’m OK不小心脫口說成OK,不管我備賽做了多少努力,比賽中多麼順遂,最後還是吃下了一張紅牌,心理錯愕的程度大過沮喪。隔天動態平潛剛出發,馬上意識到鼻夾鬆掉,按耐著不安,喬了一下鼻夾,結果在50m轉身時,鼻夾直接滑掉,鼻腔灌水的恐懼感油然而生,即便沒有水流進鼻腔,萬念俱灰的心已無法導正,保守的撐完100m後起來做完水面流程,雖然是白牌,但意外的發生跟成績不如預期而衍伸的憤怒及沮喪感,直接填滿胸腔,並且不斷地擴張。這種對成績的執著與失敗帶來的窒息感,該怎麼緩解、該怎麼消化? 從小到大,我們受到的教育總是告訴我們:「你做的不夠好,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下次要再更努力。」大家總是被教導把悲傷收好,忽略悲傷,繼續努力,繼續執著。但悲傷只能收好,只能忽略嗎?
悲傷五階段 The Five Stages of Grief
Kubler-Ross 1969
在討論之前我們先來談談美國精神病學家Kubler-Ross在1969年提出的的概念「悲傷五階段(The Five Stages of Grief)」。

1. 否認/隔離(Denial & Isolation)
當面對突如其來的悲傷時,我們的大腦會出現本能性的保衛機制,也就是否認,先否認這件事情的發生,把自己隔離起來,對大腦來說,這是最安全的做法。
例如:lanyard勾到浮球,這種事怎麼可能發生在我身上?

2. 憤怒(Anger)
接著當我們發現事實已發生、且無法改變時,我們會開始找戰犯,包括周邊的人、事、物、老天爺來怪罪,甚至更常見的是開始怪罪自己。
例如:我怎麼連水面流程都做不好,這樣還想跟別人比賽會不會太搞笑。

3. 討價還價(Bargaining)
當我們發現憤怒無法改變事實時,腦袋會開始尋求出路,並且開始設想讓整件事看起來不要那麼悲劇(但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悲劇)。
例如:如果當初多練一點水面流程就好了…還是我去試試看抗告?

4. 沮喪(Depression)
意識到連討價還價都沒有改變現實時,所有的悲傷會再次衝擊,讓你感覺心好像要碎掉一般,甚至一決不振,就如同一個沒有底的漩渦,不斷的把你往下拖,這時候如果沒有爬上來,就有可能一蹶不振,甚至放棄你曾經最愛的自由潛水。
例如:反正我就是很糟,努力了那麼久,結果什麼都沒有…。

5. 接受(Acceptance)
最後,當你了解到,這些都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管成功失敗,你走過的路不會消失,他會成為你的養分,供給你下一次的綻放。你學會接受你的失敗,了解到一路上不可能順順利利,踢到一塊石頭不太表你不會走路,拿個紅牌,不代表你不能在水裡優游自在。
例如:阿算了,反正每年都有比賽,明天再努力吧!

悲傷五階段是一個歸納出來的架構,並不一定會每一階段都經歷,也有可能一直卡在沮喪的階段,永遠走不出來,甚至讓你聽到倒數就開始害怕。但知道這五階段,可以幫助你跳脫第一人稱的視角,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觀看自己,並且有效的走出悲傷。悲傷不需要被忽略,也不需要被過度在乎。有時候改變一個想法,可以幫助你更快地走出悲傷。想要快樂起來不是忽略悲傷,用悲傷當作動力去做訓練會讓你更加陷入負面的漩渦,無法逃離。我認為要正向的訓練,不是忽略悲傷,更不應該化悲傷為動力,而是接受你的失敗,接受你的悲傷,這些都會成為讓你變成更好的人的養分。

大腦會放大所有的負面情緒
你知道嗎,其實我們的大腦會放大所有的負面情緒,並縮小快樂的感覺,這是因為演化而來,讓我們避開危險的一種防禦機制,但必須知道這些都是大腦在欺騙你,當你開始陷入悲傷的漩渦,不斷地在內心指責自己,督促自己更瘋狂的訓練時,不妨先暫停一下,把自己當成旁觀者,試著想想:「你會這麼沒禮貌地指責別人嗎?不會的話,為什麼你會這樣指責自己。」
放過自己,不要讓自己變成討厭自由潛水的幫兇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人生的路上不會順順利利,每個人都會踢到鐵板,每個人都會憤努、害怕及沮喪,但重要的不是你怎麼化悲憤為動力,而是你怎麼去接納這些失敗、這些難過,認知到這些都是你。快樂不是去忽略壓抑負面情緒,而是這些負面情緒之後衍伸出來的情感,才是真的快樂。所以,試著在心裡抱抱比賽當下失誤的你,拍拍的他肩,跟他說聲:「辛苦了,你很努力也很棒了,不管結果怎麼樣,我會一直走下去,並且成為更厲害的人。」 畢竟運動員,最堅強的是心,最脆弱的也是心,維持心靈的健康對訓練很重要,共勉之。
運動員,最堅強的是心,最脆弱的也是心

AIDA Pacific Rim Cup 2023
環太平洋自由潛水泳池賽
➔ 主辦單位 Organizer
女子的海
台灣自由潛水發展協會
➔ 協辦單位 Co-organizer
奇怪賽事
意潛自由潛水
D freediving
➔ 裁判組
裁判長 Savvas
丁奕先
小吳
日幣
Kirra
胖丁
九順
小樹
阿倫
采(小卡)
Carlos
老師Chris
廣志
關關
Tina
貝爺
➔ 戒護組
組長 Wayne
曾則翰 Larry
張鈺桾 Anica
陳柏宇 Arlo
吳品賢 Roy
吳政諺 Yan
吳寶昇 Pao
林三貴 貴貴
曾譯民 YIMIN
沈豊益 Marko
張妮宸 Nini
鄭彥烽 阿烽
Sheep
廖紋雪 Kira
李知齊 Chih
林子競 強哥
陳怡緻
阿達
➔ 大會組
總召 王文彥
小魚
老潘
玟吟
小羽
芳菱
祺祺
星威
馬克
➔ 報到組
組長 Lilian
米酒
小藍
Ruru
亨利
家家
➔ 攝影組
組長 小V
羅安成 小安
金正浩 Kin
阿叡
陳宣余 阿飛
張伯任 小白
➔ 賽區組
組長 強哥
Nemo
作作
師弟
友仁
易軒
黎庭佑 柚子
Edward
柏翰
➔ 攤位組
組長 佳妤
楊宜霏(阿卡)
阿珊
海豹
庭漪TE
➔ 官攝組
組長 丁奕先
瓦特
Annie
霏霏
Nac
阿祥
Ruru
小田
小蔡
➔ 機動組
琣培
詩涵
阿鮮
Jeremy
芮芮
➔ 協會(公關)組
組長 吳秉宥
紅玉
婷庭
➔ 事務組
組長 Dora
宇筑
Ken
小佩
小綠
➔ 醫護組
EMT
@楊靜宜
Ref:
Kubler-Ross / The Five Stages of Grief / 1969
